以下是我用很长时间写的总结,多少能反映我现在的状况,发布在这里。仅仅希望看我博客的人能更加了解(或者说理解)我。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总结*——*——*——*——*——*——*——*——*——*——*——*——
I
这上半学期学习的马克思主义课的内容,大大的出乎了我先前的基于所受的这十几年思想政治教育的预想。我最初的想法是老师会系统的,条理清晰的为我们讲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但是我所上的课程是老师只是简要的介绍了上面的内容,而重点介绍了马克思其人以及一些普遍的哲学问题,特别是西方哲学的一些理论,以及老师自己对这些问题的看法。这种上课的方式让我对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哲学教育有了新的认识。而老师所讲的内容以及安排的阅读作业也让我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有了新的认识。我是一个喜欢哲学的人,这大概可以追溯到十四五岁时翻看一本关于西方哲学史的书(因该是罗素的《西方哲学史》的简略本》)的经历。在读那本书的时候,对历史上的哲学家的那些奇思妙想深深的着了迷。当时我还在奇怪怎么那个时候从来没人跟我提起过这些思想:因为在读这本书时,我所了解的也仅仅局限于一些特别出名的哲学家以及关于他们的一些趣事,而且大多带有嘲讽之意,比如苏格拉底被他的凶悍的妻子奚落,还有泰勒斯因为观察星相而掉进井里遭人嘲笑。
初中的政治必修课程学习了一些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主要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那部分理论。当然那个时候带有很强的功利性目的。其实我想大多数的同学在那个时候根本就不知道所学的究竟是一些什么样的理论,于是毫无疑问的是,大多数人都对这些方面不感兴趣,并且进而因为上这些课程而对这些内容感到反感。高中的政治课程则是简单的剩余价值学说以及辩证唯物主义学说。我在高中的时候系统的读了读关于西方哲学史的书,与此同时也对马克思主义的哲学产生了怀疑。因为在这些对哲学思想的不同形式的阐述中,那些思想或学说之间所据有的巨大的矛盾令我不知所措,这其中也包括马克思的理论。
在不同的思想中的彷徨是痛苦的,我想这也是很多人讨厌哲学的原因。每个学说都看似符合逻辑,而与此同时它也一定会被其他的学说找到一些破绽加以批驳,当然,它也在不遗余力的用自己的逻辑抨击着其他。在这样的时候如果试图去“信仰”某种哲学思想看似是不可能的,而思想、学说之间的某些内在的矛盾则使各采其长的尝试不了了之。置身于思想碰撞的战场上不知何去何从,或许是每个人青年时代不得不直接面对的艰辛的思想经历。颇具讽刺意味的是,人正是在这个时候,时时刻刻地在试图让自己去相信某些东西,来为自己走向心智成熟寻找一个可以接受的方向。如果说这个时候一些人是虚弱的,是不会有错的。在他们虚弱的时候,有时他们会像抓住一根救命稻草一样抓住某个思想仅仅因为它给人如此悠远的遐想,仅仅因为它许下了如此美丽的承诺……也有人是很现实的,任由现实利益引导着他们的思想离他们自己越来越远。我想这也是我们要在此时“必须”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因。
我所接受的教育及其制度让我了解了马克思主义(这其中不乏环境的耳濡目染),也让我始终对它保持着怀疑的态度。因为在这一教育制度中,没有为其他的“主义”留下任何空间。与此同时,我想我的所学和我所认为的有价值的哲学思想是有区别的,这一点在我上大学以来越来越明显的在我的思想中成形。我所认为的哲学是一门思辨的科学,其中是渗透着自然科学的精神的,而这其中的核心精神就是对自身合理性的怀疑。这种怀疑也让我对任何以绝对真理自居的理论产生强烈的不信赖感。
这种感受一直伴随我至今,有时也可以称作为心里的阴影。然而当我读到老师所推荐的《马克思传》时,我也释然了。因为我在这位被称为“千年最伟大的思想家”的人在他自白中读到了下面的内容:
您对幸福的理解——斗争
您喜爱的箴言——怀疑一切(De ominibus dubitandum)
II
就我个人来讲,我最感兴趣的马克思主义的学说是历史唯物主义学说。在我的观念里,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值得称道的地方。在这里马克思的论述最为精彩,而所得的结论也是最具有革命性的。我个人认为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观念在他的大学时代就已经酝酿并发展了,从他接触黑格尔的理论开始,似乎就已经开始了对黑格尔的“唯心”方面的批判。由此我们也可以理解,他所受到的费尔巴哈的《关于哲学改造的临时纲要》中批判的方法的巨大影响。他始终对宗教有着一种让人费解的“仇恨”,将其称为“虚无”、“谎言”和“欺骗”。而对于当时的政治和国家制度,他也是充满了不满甚至是不屑的情绪。我无法去评判这些情绪对他后来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学说的产生究竟有多大的影响。但是这种对于私有制以及建立在其上的各种其他社会制度的抨击则是一而贯之的。
对于历史唯物主义的系统的阐述,应该是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一文中。当然在这之前,已经可以很明确的看到这一学说已经早早的在马克思的头脑里成形。
《德意志意识形态》通过采用通篇的批判的方法,从各个角度阐释了德国哲学思想界中马克思认为存在的谬误以及合理之处。历史唯物主义学说是来自德国的哲学思想体系,这一点无庸置疑。在这篇反映着他们血肉联系的作品中,马克思系统的建立了历史唯物主义的体系:生产力的理论、生产关系的理论(阶级斗争的理论)、二者之间的关系以及人们的意识所内在具有历史局限性的理论。
正如前面我所声明以及我一贯的习惯,我未曾彻底的认同这一理论。比如在这篇文章下面这段中:
从施特劳斯到施蒂纳的整个德国哲学批判都局限于对宗教观念的批判 。他们的出发点是现实的宗教和真正的神学。至于什么是宗教意识, 什么是宗教观念,他们后来下的定义各有不同。其进步在于:所谓占统治地 位的形而上学观念、政治观念、法律观念、道德观念以及其他观念也被归入 宗教观念或神学观念的领域;还在于:政治意识、法律意识、道德意识被宣 布为宗教意识或神学意识,而政治的、法律的、道德的人,总而言之,“一 般人”,则被宣布为宗教的人。宗教的统治被当成了前提。一切占统治地位 的关系逐渐地都被宣布为宗教的关系……
马克思似乎认同了这种将意识泛化为各种观念的做法,而且在其后来阐释人们的意识受到社会生产力水平的制约的时候似乎采用的是和他的前辈们相同的做法。在后面的其他的阐述中还有将人们意识与人们的社会关系的某些部分相互混淆的倾向。而这种做法是我无法接受的。当然这种不接受仅仅限于像这样的一些少数的方面。马克思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的理论,所闪耀的智慧的光芒对我的震撼是无法形容的。
III
通过上面的阐述我想说明:在这们课上,我收获了许多,而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深入理解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我想我最大的收获,应该是受到了巨大的鼓舞。让我敢于继续的去怀疑我所面对的各种思想,同时不满足于自己的思想的现状,能够不断的去充实丰富自己,向着个人充分发展的方向不断努力。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